首页

汉字

  • 汉字音素符号语义

    汉字音素分解释义法采用的音素符号,与其语义的快速参考对照。

    音素语义
    • a
      展开
    • e
      外延
    • ə
      收敛
    • ɵ
      沉浸
    • i
      贴近
    • ʉ
      交叠
    • u
      更替
    • ɛ
      绵延
    • ɜ
      覆盖
    • ʊ
      滞留
    • o
      环绕
    • æ
      萦回
    • n
      沿袭
    • ŋ
      充分
    • ɳ
      扩增
    • ɲ
      激发
    • ɤ
      伴生
    • b
      控制
    • p
      冲击
    • d
      竭尽
    • t
      跨越
    • g
      分界
    • k
      定向
    • h
      追加
    • f
      乘势
    • l
      就位
    • m
      紧靠
    • j
      附着
    • q
      潜行
    • x
      跟随
    • r
      辗转
    • z
      旁出
    • c
      咬住
    • s
      效应
    声调语义
    • 1
      持续
    • 2
      逸出
    • 3
      折返
    • 4
      嵌入
  • 高频字音素分解法释义

  • 音素分解释义法介绍

    一个汉字一个音节,一个音节若干音素,音素是发音的最小单位。

    归纳发现:汉字约有30多个独立音素,每一音素具有唯一的发音,还对应唯一的语义,存在音素的符号、发音和语义的对照表。

    对于一个汉字,可以将其音节拆分成音素的序列,对照音素表,找到各个音素语义,顺次连接之后,正是该汉字的原始含义,这种释义方法称为音素分解释义法,适用于所有汉字。
    音素法也是一种更加极简的注音方法,长度1-3个符号,是拼音的替代方案,可标注各地方言。

  • 音素索引

    快速查询汉字的音素序列,有或无声调后的基本语义。

  • 拼音索引

    快速按照拼音查找汉字。

  • 甲骨文字体

    尽量保持原型的自制甲骨文字体。



典籍

  • 《诗经》

    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约前11世纪-前6世纪)的诗歌305篇(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,即有目无辞,称为笙诗六篇,题目分别是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庚、崇丘和由仪)。原本叫《诗》,又称《诗三百》《三百篇》。

  • 《左传》

    《左传》是一部编年体著作,记载了鲁隐公元年(前722)到鲁哀公二十七年(前468)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

  • 《公羊传》

    《公羊传》又名《春秋公羊传》,上起鲁隐公元年,止于鲁哀公十四年,与《春秋》起讫时间相同。

  • 《谷梁传》

    《谷梁传》体裁与《公羊传》相似。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,战国时鲁人穀梁赤(赤或作喜、嘉、俶、寘)。起初也为口头传授,至西汉才成书。

  • 《礼记》

    《礼记》亦称《小戴礼记》或《小戴记》,儒家经典之一,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之选集,相当于《仪礼》的“易传”。
    据说为西汉戴圣所编纂。戴圣,字次君,礼学博士,生平不详,曾任九江太守。
    《礼记》有《曲礼》、《檀弓》、《月令》、《礼运》、《学记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经解》等四十九篇。

  • 《老子》

    《老子》,又名《道德经》,是先秦时期的古籍,相传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。
    《老子》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经典,亦是道教尊奉的经典。
    完成于鲁定公元年至鲁定公五年或八年之间,也即前509年至前505年或前502年。

  • 《论语》

    《论语》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,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。
    《论语》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,因秦始皇下令“焚书”几近湮灭不传。

  • 《尔雅》

    《尔雅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,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单语言词典。至今《尔雅》仍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时会参考的一部著作。